DD信息

德國媒體揭露香港農民工的萊斯比現象

DDHK新聞,香港-女同性戀或同性關係(女性)受到德國媒體Deutsche Welle的關注。 在網站上, dw.de,該德語在線媒體的標題為“印度尼西亞的移徙工人與香港的同性關係”,其標題為印度尼西亞語。

它說,香港有40%的家庭傭工從事同性(同性戀/同性戀)關係。 他們為什麼以及遇到什麼障礙?

一位56歲的女性Marrz Balaoro回憶起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。 當他12歲時,應父母的要求,他從醫生那裡接受了處方激素注射。 她的父母希望以此使她看起來更加女性化。

出生在呂宋島北部亞伯拉省的巴拉奧羅說:“醫生問我,看到一個英俊的男人後我會有什麼感覺。” “我沒想太多,我很羨慕他,我想看起來像他。 醫生認為,我的情況是沒有希望的,”巴拉奧羅說。

對於Balaoro而言,承認自己在1980年代是女同性戀在香港要比在菲律賓容易得多。他說:“我的第一位雇主很專心,他了解我的處境。我來香港是因為我想成為自己的身份。單獨。 我要自由,”巴拉奧羅續說。 他承認,在他的國家被理解的鬥爭始於他年輕時,一直持續到他艱難的少年時代。

目睹來自菲律賓的女同性戀欺負 他由菲律賓人在香港成立,後來成立了菲爾吉斯協會,該協會的任務是幫助遭受歧視的菲律賓同性戀移民。

菲爾吉斯(Filguys)的會員已達400人,該協會定期在全市舉行研討會。

香港免費

儘管保守文化仍然在香港社會中占主導地位,但對於許多移徙工人而言,香港是一個可以更輕鬆地作為同性戀者生活的地方,尤其是對於印尼穆斯林和虔誠的菲律賓天主教徒而言。

長時間工作,離家出走很少的薪水和很少的假期-對於香港的移民來說,這是非常艱難的生活。

但是,對於某些移民來說,香港是一個可以承認這些工人的原籍國所沒有的性取向自由的城市。

“在香港,我們有自由。 詹妮·帕托克(Jenny Patoc)說,我們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性身份,詹妮·帕托克(Jenny Patoc)出生於女性,現年41歲。 15年前,他擔任女傭,並在香港認識了女友(一個女人)。 他們後來結婚,儘管在香港,同性婚姻仍未被法律認可。

需要自己的空間

“如果想喚起自己的性慾,則需要一個私人場所。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家尤靜說:“但是,對香港的海外移民來說,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個人空間非常有限。

根據法律,香港的家庭傭工必須與雇主同住,這意味著他們有時不得不住在狹窄而幾乎無法居住的地方。

帕托克很幸運能夠租到一個小公寓,以便每個星期天與他的伴侶一起使用。 他還將自己公寓的一部分出租給也尋求隱私的其他人。 “每個假期我們都在一起,做同樣的事情。 我們彼此相愛,” Patoc說。

隔離,寂寞在遷移中融合在一起。 他們需要的是情感上的舒適,然後是身體上的舒適。 您想找到一個平等而安全的人,”香港大學人類學家艾米·辛(Amy Sim)說。

他引用了一份報告說,香港有40%的農民工有同性關係。 原因是孤獨,好奇心和增加的實驗自由。

在香港,大約有300.000萬名家庭傭工的家庭工人每月可賺取約6.000.000萬印尼盾。 大多數家庭工人來自菲律賓,印度尼西亞和泰國,其中許多人將工資發給家人以幫助家庭經濟。 (dw.de)。

Link

還讀:

×